河南漯河聚焦创新平台搭建 着力提高创新资金保障力

2022-02-18 11:09:14

虎年春节上班后第二天,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就来到位于豫中平原的漯河市,接连两天深入企业车间、产业园区、职业院校,调研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等情况,要求漯河加快动能转换,把强化科技创新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发挥头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建设省食品实验室、中试基地,加快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把做强主导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食品名城。

漯河市委书记刘尚进说,去年以来漯河市加大力度,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聚焦体制机制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搭建、科技金融对接,大力实施创新观念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等“十大工程”,全方位发力、超常规建设创新之城。2021年该市科技、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均居全省第一。其中,全社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2.8%;全市技术合同登记额是2020年的13倍;规上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1%、26.1%。楼阳生肯定,漯河市依靠创新驱动、科技进步,推动主导产业稳健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聚焦体制机制建设,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引领力

作为食品名城,漯河不仅拥有家喻户晓的中国最大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还形成了双汇肉制品、喜盈盈烘焙膨化食品、中粮面业面制品、卫龙休闲食品、中大恒源健康食品、三剑客乳制饮品等6大产业全链条集群。

这主要得益于漯河市构建的“1+4×8+N”科技创新体系,赋能以食品、智能制造、高端绿色食品添加剂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漯河市科技局长效国强介绍,“1”是筹建河南省食品实验室,利用全国“食品名城”优势,打造引领全省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国内食品创新科技发展新高地。“4×8”是立足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漯河食品研究院、5G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8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省政府首批认定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打造液压科技、植物提取分离纯化等8家中试基地;启动国家级肉品技术创新中心、际华3515工业设计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创建,打造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围绕粮食深加工、肉类精加工、液压流体、生物医药等主导、新兴产业,组建8个技术创新联合体。“N”是培育一批市级创新平台,加快构建创新平台梯次建设体系。

在研发投入、创新主体培育、成果转化等方面,漯河市把前瞻布局与干在当下结合起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带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实施创新生态评价工程,制定评价指标10类58项,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支持方式和管理模式,赋予高校、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权,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

聚焦创新主体培育,着力激发创新企业内生力

在漯河双汇总部基地,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他们投资6亿多元,近日完成两个核心项目的技术改造。一是生猪屠宰分割联合加工项目,关键工序通过机器人实现自动化操作,同步配套数据自动采集等信息化系统,全面提升生猪屠宰生产效率和质量管控水平。二是先进的肉制品加工项目,引入原料一体化处理、辅料自动供应、自动杀菌、自动入出库等9大智能模块,实现肉制品的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这两个项目的投产,为双汇肉类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提升了传统肉类加工的国际化水平。”双汇集团副董事长马相杰说,“这得益于市里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的政策。”

效国强介绍,漯河市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政策,主要包括: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对35家“倍增工程”企业科技研发、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107家亿元优质企业,在科技研发、“专精特新”企业申报等方面重点扶持;筛选100家小微企业纳入“小升规”后备企业库,帮助争取“专精特新”等科研扶持政策。力争到2022年底每个县区建成1个创新型示范园区、2025年底园区制造业企业实现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

聚焦创新平台搭建,着力厚植创新产业承载力

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双汇集团每年消化1500万头生猪、10亿只肉鸡、转化粮食800万吨,带动300万农户从事与双汇相关的养殖、种植业,实现带动产值800多亿元,在粮食转化、农产品加工、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引领作用。

依托双汇集团,漯河市已建成“河南省肉品技术创新中心”,并正在与河南省科技厅共建重点实验室,将有用资源吃干榨净、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形成1+1>2的产业集聚效应。

在获批河南省农业和食品加工领域唯一一个高能级科研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基础上,漯河市启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买方)备案。楼阳生在漯河调研时强调,河南是农业大省,在食品领域布局省实验室十分必要。眼下,漯河市正在快马加鞭地筹建河南省食品实验室,构建贯通食品产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中试基地示范—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力争建成国内一流的食品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汇聚全球食品科技高端人才,面向未来食品和未来产业,开展一流课题研究,攻克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成为食品领域国际一流的重要创新平台。

漯河市还成立了朱蓓薇院士和江南大学、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等工作室6个,新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并以大数据产业园开发建设为基础,打造大数据产业生态、高端制造业生态及“食品云”生态“三个生态”,全面布局新兴未来产业发展。

聚焦科技金融对接,着力提高创新资金保障力

去年底,漯河市政府设立“市长专利奖”。这是全国首家以市长名义命名的专利奖。该奖项每两年评审一次,每次评出市长专利金奖3项、银奖5项、专利优秀奖10项,其中授予发明专利的奖项不少于70%。这是漯河市聚焦科技金融对接,着力提高创新资金保障力的举措之一。

漯河市还依托各类基金,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建立1亿元的创新引导和风险补偿基金,2021年争取投放省市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5000万元,帮助18家企业争取“科技贷”9150万元,同比增长4.1倍。依托政策引导资金激活科技创新动能,2021年向41家单位发放科技创新券2965万元,拨付科技奖励及研发补助配套资金4200万元,兑现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4.1亿元。

漯河市还在全省率先推出知识产权保护“十项机制”,出台激励自主创新配套政策近20项,推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对纯知识产权质押银行给予奖补,鼓励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进行无实物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目前,已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40笔,计9.7亿元,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500万元。

(李玉杰 本报记者 乔 地)

标签: 创新资金 科技金融 创新产业 科技研发

关闭
新闻速递